二十六、
[原文]古之君子,病其無能也,學之;今之君子,恥其無能也,諱之。
[譯文]古代的學者,為自己才學不高而擔憂,就發(fā)奮學習,迎頭趕上;現(xiàn)在的文士,為自己才學不高而羞愧,就隱滿短處,避忌批評。
二十七、
[原文]眼界要闊,遍歷名山大川;度量要宏,熟讀五經(jīng)諸史。
[譯文]眼界要開闊,就要游鑒名山大川;度量應宏大,須得熟讀經(jīng)史典籍。
二十八、
[原文]先讀經(jīng)后讀史,則論事不謬于圣賢;既讀史復讀經(jīng),則觀書不徒為章句。
[譯文]先讀經(jīng)書,再讀史籍,以經(jīng)論史,評論古人史事,就不會與圣賢相悖;研讀史籍,再溫經(jīng)書,以史證經(jīng),讀書目的升華,決不僅為章句之學。
二十九、
[原文]讀經(jīng)傳則根柢厚,看史鑒則事理通,觀云天則眼界寬,去嗜欲則胸懷凈。
[譯文]讀經(jīng)書,閱傳注,就為治學打下堅實基礎;看史籍,鑒古今,就使宏論滔滔切中肯綮;游山川,觀壯景,就使志氣凌云眼界開闊;戒嗜好,棄私欲,就使胸懷磊落一塵不染。
三十、
[原文]一庭之內(nèi),自有至樂;六經(jīng)以外,別無奇書。
[譯文]庭院雖小,自有賞心樂事;六經(jīng)之外,更加無奇特之書。
三十一、
[原文]讀未見書,如得良友;見已讀書,如逢故人。
[譯文]閱讀未見過的書,如結識好朋友,情意和洽;重讀已看過的書,如老朋友相晤,敘舊聯(lián)誼。
三十二、
[原文]何思何慮,居心當如止水;勿取勿忘,為學當如流水。
[譯文]無思無慮,心境應當平靜如水;不求冒進也不忘記,學業(yè)當如流水一般永無止境。
三十三、
[原文]心不欲雜,雜則神蕩而不收;心不欲勞,勞則神疲而不入。
[譯文]用心不能雜亂,雜亂則心神恍惚不能集中;用心不要勞累,勞累則精神疲倦不能有所收獲。
三十四、
[原文]心慎雜欲,則有余靈;目慎雜觀,則有余明。
[譯文]內(nèi)心慎防雜念,會更加機敏;眼光審慎萬物,則愈加明亮。
三十五、
[原文]案上不可多書,心中不可少書;魚離水則身枯,心離書則神索。
[譯文]書桌上不能有太多的書,心中則不能少書;這就好像魚離了水則干枯,心中沒有書則無寄托。
三十六、
[原文]志之所趨,無遠勿屆,窮山距海不能限也;志之所向,無堅不入,銳兵固甲不能御也。
[譯文]只要心中有遠大的志向,沒有不能達到的地方;而心中所追求的,則沒有任何困難可以阻攔。
三十七、
[原文]把意念沉潛得下,何理不可得;把志氣奮發(fā)得起,何事不可為。
[譯文]使意念沉穩(wěn),任何事理都能通達;有志發(fā)憤圖強,任何難事都能成功。
三十八、
[原文]不虛心,便如以水沃石,一毫進入不得;不開悟,便如膠柱鼓瑟,一毫轉動不得;
[譯文]心有成見,就好像用水澆石頭,水一點都進不去;對事理不能領悟,則拘泥而不變通,一點都轉動不得。
三十九、
[原文]不體認,便如電光照物,一毫把捉不得;不躬行,便如水行得車、陸行得舟,一毫受用不得。
[譯文]讀書不體驗認識,就好像閃電照物,一點都抓不到;讀書不能身體力行,就像水上行車、陸上行舟、一點用處都沒有。
四十、
[原文]讀書貴能疑,疑乃可以啟信;讀書在有漸,漸乃克底有成。
[譯文]讀書貴在能有疑問,有疑問方能增進對事物的了解。
四十一、[原文]看書求理,須令自家胸中點頭;與人談理,須令人家胸中點頭。[譯文]讀書求明理,須讓自己滿意;與別人談道理,須令別人佩服。
四十二、
[原文]愛惜精神,留他日擔當宇宙;蹉跎歲月,問何時報答君親。
[譯文]愛惜精神以備日后擔當大任,虛度時光何以報父母之恩?
四十三、
[原文]戒浩飲,浩飲傷神;戒貪色,貪色滅神;戒厚味,厚味昏神;戒飽食,飽食悶神;戒妄動,妄動亂神;戒多言,多言傷神;戒多憂,多憂郁神;戒多思,多思撓神;戒久睡,久睡倦神;戒久讀,久讀枯神。
[譯文]戒酗酒,酗酒傷神;戒色欲,貪色滅精神;戒美味,美味使精神昏沉;戒過飽,過飽使精神郁悶;戒多動,多動使精神混亂;戒多話,多話損傷精神;戒多憂,多憂使精神郁結;戒多思,思慮多刺激精神;戒久睡,久睡使精神疲倦;戒久讀,久讀使精神苦勞。
【存養(yǎng)類】
四十四、
[原文]性分不可使不足,故其取數(shù)也宜多:曰窮理,曰盡性,曰達天,曰入神,曰致廣大,極高明;情欲不可使有余,故其取數(shù)也宜少:曰謹言,曰慎行,曰約己,曰清心,曰節(jié)飲食,寡嗜欲。
[譯文]充分發(fā)揮人的天性稟賦,發(fā)揮得越多越好:運用天性去窮究物理,極盡智力,通達自然,思惟神妙,造就豁達的胸懷和高潔的品德;盡量壓抑人的情感欲望,遏制到越少越好:管束自己去謹慎說話,持重辦事,約束自身,心地高潔,還要節(jié)衣縮食并減少情欲和嗜好。
四十五、
[原文]大其心,容天下之物;虛其心,受天下之善;平其心,論天下之事;潛其心,觀天下之理;定其心,應天下之變。
[譯文]思想開闊,才能包容天下的千山萬壑;思想謙虛,才能接受天下的真知大德;思想平明,才能縱論天下的善惡得失;思想深沉,才能討論天下的學說哲理;思想穩(wěn)定,才能應付天下的風云變幻。
四十六、
[原文]清明以養(yǎng)吾之神,湛一以養(yǎng)吾之慮,沉警以養(yǎng)吾之識,剛大以養(yǎng)吾之志,果斷以養(yǎng)吾之才,凝重以養(yǎng)吾之氣,寬裕以養(yǎng)吾之量,嚴冷以養(yǎng)吾之操。
[譯文]把自己的精神,培養(yǎng)得清凈明澈;把自己的思想,澄清專一;把自己的膽識,培養(yǎng)得深沉敏捷;把自己的氣魄,培養(yǎng)得堅強宏大;把自己的才干,培養(yǎng)得果敢決斷;把自己的器量,培養(yǎng)得端正莊重;把自己的胸襟,培養(yǎng)得豁達寬容;把自己的節(jié)操,培養(yǎng)得嚴肅冷峻。
四十七、
[原文]自家有好處,要掩藏幾分,這是涵育以養(yǎng)深;別人不好處,要掩藏幾分,這是渾厚以養(yǎng)大。
[譯文]對自身的優(yōu)點,要掩藏幾分,這是用涵養(yǎng)化育來培養(yǎng)深沉的品格;對別人的缺點,要掩藏幾分,這是用樸實厚重來造就博大的胸懷。
四十八、
[原文]以虛養(yǎng)心,以德養(yǎng)身;以仁養(yǎng)天下萬物,以道養(yǎng)天下萬世。
[譯文]用謙虛培養(yǎng)自己的品質,用修德提高自己的思想,用仁愛對待天下萬物,用道德教誨子孫后代。
四十九、
[原文]涵養(yǎng)沖虛,便是身世學問;省除煩惱,何等心性安和。
[譯文]培養(yǎng)造就沖淡清虛的品格,便是一生的學問;丟棄無端的煩腦,心境又是多么安靜平和。
五十、
[原文]顏子四勿,要收入來,閑存工夫,制外以養(yǎng)中也;孟子四端,要擴充去,格致工夫,推近以暨遠也。
[注釋]四勿:“非禮勿視,非禮勿聽,非禮勿言,非禮勿動。”四端:“惻隱之心,仁之端也;羞惡之心,義之端也;辭讓之心,禮之端也;是非之心,智之端也。”
[譯文]顏淵的“四勿”,要牢記心里;下工夫閑靜存誠,克服外部的干擾以修養(yǎng)心性;孟子的“四端”,要盡力擴充,下工夫格物致知,由近及遠,推己及人。
五十一、
[原文]喜怒哀樂而曰未發(fā),是從人心直溯道心,要他存養(yǎng);未發(fā)而曰喜怒哀樂,是從道心指出人心,要他省察。
[譯文]有喜怒哀樂之情卻沒有發(fā)作,這是從凡人之心直接追溯到道德之心,使人們存心修養(yǎng);雖未發(fā)生但卻有喜怒哀樂的表現(xiàn),這是由道心指出人心的缺欠,要人們反省改正。
五十二、
[原文]存養(yǎng)宜沖粹,近春溫;省察宜謹嚴,近秋肅。
[譯文]存心養(yǎng)性要謙抑專一,如春天般的舒緩溫和;自察反省要謹慎嚴格,像秋天般冷峻嚴肅。
五十三、
[原文]就性情上理會,則曰涵養(yǎng);就念慮上提撕,則曰省察;就氣質上銷镕,則曰克治。
[譯文]對性情上了解即是涵養(yǎng),對每一念頭注意提醒就是省察,氣質的融匯就是克治。
五十四、
[原文]果決人似忙,心中常有余閑;因循人似閑,心中常有余忙。
[譯文]辦事果斷的人看起來好像忙碌,其實心中常有閑暇。因循茍且的人看起來閑暇,其實心中常有牽念。
五十五、
[原文]寡欲故靜,有主則虛。
[譯文]欲念少就能心平氣和,心中有主見才能虛心接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