論語·季氏篇
季氏將伐顓臾,冉有、季路見于孔子,曰:“季氏將有事于顓臾。”孔子曰:“求,無乃爾是過與?夫顓臾,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,且在邦域之中矣,是社稷之臣也。何以伐為?”冉有曰:“夫子欲之,吾二臣者皆不欲也。”孔子曰:“求,周任有言曰:‘陳力就列,不能者止。’危而不持,顛而不扶,則將焉用彼相矣?且爾言過矣,虎兕出于柙,龜玉毀于櫝中,是誰之過與?”冉有曰:“今夫顓臾固而近于費(fèi),今不取,后世必為子孫憂。”孔子曰:“求,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。丘也聞,有國有家者,不患寡而患不均,不患貧而患不安。蓋均無貧,和無寡,安無傾。夫如是,故遠(yuǎn)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,既來之,則安之。今由與求也相夫子,遠(yuǎn)人不服而不能來也,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,而謀動(dòng)干戈于邦內(nèi)。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,而在蕭墻之內(nèi)也。”
孔子曰:“天下有道,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;天下無道,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。自諸侯出,蓋十世希不失矣;自大夫出,五世希不失矣;陪臣執(zhí)國命,三世希不失矣。天下有道,則政不在大夫;天下有道,則庶人不議。”
孔子曰:“祿之去公室五世矣,政逮于大夫四世矣,故夫三桓之子孫微矣。”
孔子曰:“益者三友,損者三友。友直、友諒、友多聞,益矣;友便辟、友善柔、有便佞,損矣。”
孔子曰:“益者三樂,損者三樂。樂節(jié)禮樂、樂道人之善、樂多賢友,益矣;樂驕樂、樂佚游、樂宴樂,損矣。”
孔子曰:“侍于君子有三愆: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,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,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。”
孔子曰:“君子有三戒:少之時(shí),血?dú)馕炊?,戒之在?及其壯也,血?dú)夥絼?,戒之在?及其老也,血?dú)饧人?,戒之在得?rdquo;
孔子曰:“君子有三畏:畏天命,畏大人,畏圣人之言。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,狎大人,侮圣人之言。”
孔子曰:“生而知之者上也,學(xué)而知之者次也;困而學(xué)之又其次也。困而不學(xué),民斯為下矣。”
孔子曰:“君子有九思:視思明,聽思聰,色思溫,貌思恭,言思忠,事思敬,疑思問,忿思難,見得思義。”
孔子曰:“見善如不及,見不善如探湯;吾見其人矣。吾聞其語矣。隱居以求其志,行義以達(dá)其道;吾聞其語矣,未見其人也。”
齊景公有馬千駟,死之日,民無德而稱焉;伯夷、叔齊餓于首陽之下,民到于今稱之。其斯之謂與?”
陳亢問于伯魚曰:“子亦有異聞乎?”對曰:“未也。嘗獨(dú)立,鯉趨而過庭,曰:‘學(xué)《詩》乎?’對曰:‘未也。’‘不學(xué)《詩》,無以言。’鯉退而學(xué)《詩》。他日,又獨(dú)立,鯉趨而過庭,曰:‘學(xué)《禮》乎?’對曰:‘未也。’‘不學(xué)《禮》,無以立。’鯉退而學(xué)《禮》。聞斯二者。”陳亢退而喜曰:“問一得三,聞《詩》,聞《禮》,又聞君子之遠(yuǎn)其子也。”
邦君之妻,君稱之曰夫人,夫人自稱曰小童;邦人稱之曰君夫人,稱諸異邦曰寡小君;異邦人稱之亦曰君夫人。
譯文
季氏將要討伐顓臾。冉有、子路去見孔子說:“季氏快要攻打顓臾了。”孔子說:“冉求,這不就是你的過錯(cuò)嗎?顓臾從前是周天子讓它主持東蒙的祭祀的,而且已經(jīng)在魯國的疆域之內(nèi),是國家的臣屬啊,為什么要討伐它呢?”冉有說:“季孫大夫想去攻打,我們兩個(gè)人都不愿意。”孔子說:“冉求,周任有句話說:‘盡自己的力量去負(fù)擔(dān)你的職務(wù),實(shí)在做不好就辭職。’有了危險(xiǎn)不去扶助,跌倒了不去攙扶,那還用輔助的人干什么呢?而且你說的話錯(cuò)了。老虎、犀牛從籠子里跑出來,龜甲、玉器在匣子里毀壞了,這是誰的過錯(cuò)呢?”冉有說:“現(xiàn)在顓臾城墻堅(jiān)固,而且離費(fèi)邑很近?,F(xiàn)在不把它奪取過來,將來一定會(huì)成為子孫的憂患。”孔子說:“冉求,君子痛恨那種不肯實(shí)說自己想要那樣做而又一定要找出理由來為之辯解的作法。我聽說,對于諸侯和大夫,不怕貧窮,而怕財(cái)富不均;不怕人口少,而怕不安定。由于財(cái)富均了,也就沒有所謂貧窮;大家和睦,就不會(huì)感到人少;安定了,也就沒有傾覆的危險(xiǎn)了。因?yàn)檫@樣,所以如果遠(yuǎn)方的人還不歸服,就用仁、義、禮、樂招徠他們;已經(jīng)來了,就讓他們安心住下去?,F(xiàn)在,仲由和冉求你們兩個(gè)人輔助季氏,遠(yuǎn)方的人不歸服,而不能招徠他們;國內(nèi)民心離散,你們不能保全,反而策劃在國內(nèi)使用武力。我只怕季孫的憂患不在顓臾,而是在自己的內(nèi)部呢!” 孔子說:“天下有道的時(shí)候,制作禮樂和出兵打仗都由天子作主決定;天下無道的時(shí)候,制作禮樂和出兵打仗,由諸侯作主決定。由諸侯作主決定,大概經(jīng)過十代很少有不垮臺(tái)的;由大夫決定,經(jīng)過五代很少有不垮臺(tái)的。天下有道,國家政權(quán)就不會(huì)落在大夫手中。天下有道,老百姓也就不會(huì)議論國家政治了。” 孔子說:“魯國失去國家政權(quán)已經(jīng)有五代了,政權(quán)落在大夫之手已經(jīng)四代了,所以三桓的子孫也衰微了。” 孔子說:“有益的交友有三種,有害的交友有三種。同正直的人交友,同誠信的人交友,同見聞廣博的人交友,這是有益的。同慣于走邪道的人交朋友,同善于阿諛奉承的人交朋友,同慣于花言巧語的人交朋友,這是有害的。” 孔子說:“有益的喜好有三種,有害的喜好有三種。以禮樂調(diào)節(jié)自己為喜好,以稱道別人的好處為喜好,以有許多賢德之友為喜好,這是有益的。喜好驕傲,喜歡閑游,喜歡大吃大喝,這就是有害的。” 孔子說:“侍奉在君子旁邊陪他說話,要注意避免犯三種過失:還沒有問到你的時(shí)候就說話,這是急躁;已經(jīng)問到你的時(shí)候你卻不說,這叫隱瞞;不看君子的臉色而貿(mào)然說話;這是瞎子。” 孔子說:“君子有三種事情應(yīng)引以為戒:年少的時(shí)候,血?dú)膺€不成熟,要戒除對女色的迷戀;等到身體成熟了,血?dú)夥絼?,要戒除與人爭斗;等到老年,血?dú)庖呀?jīng)衰弱了,要戒除貪得無厭。” 孔子說:“君子有三件敬畏的事情:敬畏天命,敬畏地位高貴的人,敬畏圣人的話,小人不懂得天命,因而也不敬畏,不尊重地位高貴的人,輕侮圣人之言。” 孔子說:“生來就知道的人,是上等人;經(jīng)過學(xué)習(xí)以后才知道的,是次一等的人;遇到困難再去學(xué)習(xí)的,是又次一等的人;遇到困難還不學(xué)習(xí)的人,這種人就是下等的人了。” 孔子說:“君子有九種要思考的事:看的時(shí)候,要思考看清與否;聽的時(shí)候,要思考是否聽清楚;自己的臉色,要思考是否溫和,容貌要思考是否謙恭;言談的時(shí)候,要思考是否忠誠;辦事要思考是否謹(jǐn)慎嚴(yán)肅;遇到疑問,要思考是否應(yīng)該向別人詢問;忿怒時(shí),要思考是否有后患,獲取財(cái)利時(shí),要思考是否合乎義的準(zhǔn)則。” 孔子說:“看到善良的行為,就擔(dān)心達(dá)不到,看到不善良的行動(dòng),就好像把手伸到開水中一樣趕快避開。我見到過這樣的人,也聽到過這樣的話。以隱居避世來保全自己的志向,依照義而貫徹自己的主張。我聽到過這種話,卻沒有見到過這樣的人。” 齊景公有馬四千匹,死的時(shí)候,百姓們覺得他沒有什么德行可以稱頌。伯夷、叔齊餓死在首陽山下,百姓們到現(xiàn)在還在稱頌他們。說的就是這個(gè)意思吧。 陳亢問伯魚:“你在老師那里聽到過什么特別的教誨嗎?”伯魚回答說:“沒有呀。有一次他獨(dú)自站在堂上,我快步從庭里走過,他說:‘學(xué)《》了嗎?’我回答說:‘沒有。’他說:‘不學(xué)詩,就不懂得怎么說話。’我回去就學(xué)《詩》。又有一天,他又獨(dú)自站在堂上,我快步從庭里走過,他說:‘學(xué)禮了嗎?’我回答說:‘沒有。’他說:‘不學(xué)禮就不懂得怎樣立身。’我回去就學(xué)禮。我就聽到過這兩件事。”陳亢回去高興地說:“我提一個(gè)問題,得到三方面的收獲,聽了關(guān)于《詩》的道理,聽了關(guān)于禮的道理,又聽了君子不偏愛自己兒子的道理。” 國君的妻子,國君稱她為夫人,夫人自稱為小童,國人稱她為君夫人;對他國人則稱她為寡小君,他國人也稱她為君夫人。
論語·陽貨篇
陽貨欲見孔子,孔子不見,歸孔子豚??鬃訒r(shí)其亡也而往拜之,遇諸涂。謂孔子曰:“來,予與爾言。”曰:“懷其寶而迷其邦,可謂仁乎?曰:不可。好從事而亟失時(shí),可謂知乎?曰:不可!日月逝矣,歲不我與!”孔子曰:“諾,吾將仕矣。”
子曰:“性相近也,習(xí)相遠(yuǎn)也。”
子曰:“唯上知與下愚不移。”
子之武城,聞弦歌之聲。夫子莞爾而笑,曰:“割雞焉用牛刀?”子游對曰:“昔者偃也聞諸夫子曰:‘君子學(xué)道則愛人,小人學(xué)道則易使也。’”子曰:“二三子,偃之言是也!前言戲之耳。”
公山弗擾以費(fèi)畔,召,子欲往。子路不說,曰:“末之也已,何必公山氏之之也?”子曰:“夫召我者而豈徒哉?如有用我者,吾其為東周乎!”
子張問仁于孔子,孔子曰:“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。”請問之,曰:“恭、寬、信、敏、惠。恭則不侮,寬則得眾,信則人任焉,敏則有功,惠則足以使人。”
佛肸召,子欲往。子路曰:“昔者由也聞諸夫子曰:‘親于其身為不善者,君子不入也。’佛肸以中牟畔,子之往也,如之何?”子曰:“然,有是言也。不曰堅(jiān)乎,磨而不磷;不曰白乎,涅而不緇。吾豈匏瓜也哉?焉能系而不食?”
子曰:“由也,女聞六言六蔽矣乎?”對曰:“未也。”“居!吾語女。好仁不好學(xué),其蔽也愚;好知不好學(xué),其蔽也蕩;好信不好學(xué),其蔽也賊;好直不好學(xué),其蔽也絞;好勇不好學(xué),其蔽也亂;好剛不好學(xué),其蔽也狂。”
子曰:“小子何莫學(xué)夫《詩》?《詩》可以興,可以觀,可以群,可以怨。邇之事父,遠(yuǎn)之事君,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。”
子謂伯魚曰:“女為《周南》、《召南》矣乎?人而不為《周南》、《召南》,其猶正墻面而立也與!”
子曰:“禮云禮云,玉帛云乎哉?樂云樂云,鐘鼓云乎哉?”
子曰:“色厲而內(nèi)荏,譬諸小人,其猶穿窬之盜也與?”
子曰:“鄉(xiāng)愿,德之賊也。”
子曰:“道聽而涂說,德之棄也。”
子曰:“鄙夫可與事君也與哉?其未得之也,患得之;既得之,患失之。茍患失之,無所不至矣。”
子曰:“古者民有三疾,今也或是之亡也。古之狂也肆,今之狂也蕩;古之矜也廉,今之矜也忿戾;古之愚也直,今之愚也詐而已矣。”
子曰:“巧言令色,鮮矣仁。”
子曰:“惡紫之奪朱也,惡鄭聲之亂雅樂也,惡利口之覆邦家者。”
子曰:“予欲無言。”子貢曰:“子如不言,則小子何述焉?”子曰:“天何言哉?四時(shí)行焉,百物生焉,天何言哉?”
孺悲欲見孔子,孔子辭以疾。將命者出戶,取瑟而歌,使之聞之。
宰我問:“三年之喪,期已久矣!君子三年不為禮,禮必壞;三年不為樂,樂必崩。舊谷既沒,新谷既升,鉆燧改火,期可已矣。”子曰:“食夫稻,衣夫錦,于女安乎?”曰:“安!”“女安則為之!夫君子之居喪,食旨不甘,聞樂不樂,居處不安,故不為也。今女安,則為之!”宰我出,子曰:“予之不仁也!子生三年,然后免于父母之懷。夫三年之喪,天下之通喪也,予也有三年之愛于其父母乎!”
子曰:“飽食終日,無所用心,難矣哉!不有博弈者乎?為之猶賢乎已。”
子路曰:“君子尚勇乎?”子曰:“君子義以為上。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,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。”
子貢曰:“君子亦有惡乎?”子曰:“有惡。惡稱人之惡者,惡居下流而訕上者,惡勇而無禮者,惡果敢而窒者。”曰:“賜也亦有惡乎?”“惡徼以為知者,惡不孫以為勇者,惡訐以為直者。”
子曰:“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(yǎng)也,近之則不孫,遠(yuǎn)之則怨。”
子曰:“年四十而見惡焉,其終也已。”
譯文
陽貨想見孔子,孔子不見,他便贈(zèng)送給孔子一只熟小豬,想要孔子去拜見他。孔子打聽到陽貨不在家時(shí),往陽貨家拜謝,卻在半路上遇見了。陽貨對孔子說:“來,我有話要跟你說。”(孔子走過去。)陽貨說:“把自己的本領(lǐng)藏起來而聽任國家迷亂,這可以叫做仁嗎?”(孔子回答)說:“不可以。”(陽貨)說:“喜歡參與政事而又屢次錯(cuò)過機(jī)會(huì),這可以說是智嗎?”(孔子回答)說:“不可以。”(陽貨)說:“時(shí)間一天天過去了,年歲是不等人的。”孔子說:“好吧,我將要去做官了。” 孔子說:“人的本性是相近的,由于習(xí)染不同才相互有了差別。” 孔子說:“只有上等的智者與下等的愚者是改變不了的。” 孔子到武城,聽見彈琴唱歌的聲音??鬃游⑿χf:“殺雞何必用宰牛的刀呢?”子游回答說:“以前我聽先生說過,‘君子學(xué)習(xí)了禮樂就能愛人,小人學(xué)習(xí)了禮樂就容易指使。’”孔子說:“學(xué)生們,言偃的話是對的。我剛才說的話,只是開個(gè)玩笑而已。” 公山弗擾據(jù)費(fèi)邑反叛,來召孔子,孔子準(zhǔn)備前去。子路不高興地說:“沒有地方去就算了,為什么一定要去公山弗擾那里呢?”孔子說:“他來召我,難道只是一句空話嗎?如果有人用我,我就要在東方復(fù)興周禮,建設(shè)一個(gè)東方的西周。” 子張向孔子問仁??鬃诱f:“能夠處處實(shí)行五種品德。就是仁人了。”子張說:“請問哪五種。”孔子說:“莊重、寬厚、誠實(shí)、勤敏、慈惠。莊重就不致遭受侮辱,寬厚就會(huì)得到眾人的擁護(hù),誠信就能得到別人的任用,勤敏就會(huì)提高工作效率,慈惠就能夠使喚人。” 佛肸召孔子去,孔子打算前往。子路說:“從前我聽先生說過:‘親自做壞事的人那里,君子是不去的。’現(xiàn)在佛肸據(jù)中牟反叛,你卻要去,這如何解釋呢?”孔子說:“是的,我有過這樣的話。不是說堅(jiān)硬的東西磨也磨不壞嗎?不是說潔白的東西染也染不黑嗎?我難道是個(gè)苦味的葫蘆嗎?怎么能只掛在那里而不給人吃呢?” 孔子說:“由呀,你聽說過六種品德和六種弊病了嗎?”子路回答說:“沒有。”孔子說:“坐下,我告訴你。愛好仁德而不愛好學(xué)習(xí),它的弊病是受人愚弄;愛好智慧而不愛好學(xué)習(xí),它的弊病是行為放蕩;愛好誠信而不愛好學(xué)習(xí),它的弊病是危害親人;愛好直率卻不愛好學(xué)習(xí),它的弊病是說話尖刻;愛好勇敢卻不愛好學(xué)習(xí),它的弊病是犯上作亂;愛好剛強(qiáng)卻不愛好學(xué)習(xí),它的弊病是狂妄自大。” 孔子說:“學(xué)生們?yōu)槭裁床粚W(xué)習(xí)《》呢?學(xué)《詩》可以激發(fā)志氣,可以觀察天地萬物及人間的盛衰與得失,可以使人懂得合群的必要,可以使人懂得怎樣去諷諫上級。近可以用來事奉父母,遠(yuǎn)可以事奉君主;還可以多知道一些鳥獸草木的名字。” 孔子對伯魚說:“你學(xué)習(xí)《周南》、《召南》了嗎?一個(gè)人如果不學(xué)習(xí)《周南》、《召南》,那就像面對墻壁而站著吧?” 孔子說:“禮呀禮呀,只是說的玉帛之類的禮器嗎?樂呀樂呀,只是說的鐘鼓之類的樂器嗎?” 孔子說:“外表嚴(yán)厲而內(nèi)心虛弱,以小人作比喻,就像是挖墻洞的小偷吧?” 孔子說:“沒有道德修養(yǎng)的偽君子,就是破壞道德的人。” 孔子說:“在路上聽到傳言就到處去傳播,這是道德所唾棄的。” 孔子說:“可以和一個(gè)鄙夫一起事奉君主嗎?他在沒有得到官位時(shí),總擔(dān)心得不到。已經(jīng)得到了,又怕失去它。如果他擔(dān)心失掉官職,那他就什么事都干得出來了。” 孔子說:“古代人有三種毛病,現(xiàn)在恐怕連這三種毛病也不是原來的樣子了。古代的狂者不過是愿望太高,而現(xiàn)在的狂妄者卻是放蕩不羈;古代驕傲的人不過是難以接近,現(xiàn)在那些驕傲的人卻是兇惡蠻橫;古代愚笨的人不過是直率一些,現(xiàn)在的愚笨者卻是欺詐啊!” 孔子說:“我厭惡用紫色取代紅色,厭惡用鄭國的聲樂擾亂雅樂,厭惡用伶牙利齒而顛覆國家這樣的事情。” 孔子說:“我想不說話了。”子貢說:“你如果不說話,那么我們這些學(xué)生還傳述什么呢?”孔子說:“天何嘗說話呢?四季照常運(yùn)行,百物照樣生長。天說了什么話呢?” 孺悲想見孔子,孔子以有病為由推辭不見。傳話的人剛出門,(孔子)便取來瑟邊彈邊唱,(有意)讓孺悲聽到。 宰我問:“服喪三年,時(shí)間太長了。君子三年不講究禮儀,禮儀必然敗壞;三年不演奏音樂,音樂就會(huì)荒廢。舊谷吃完,新谷登場,鉆燧取火的木頭輪過了一遍,有一年的時(shí)間就可以了。”孔子說:“(才一年的時(shí)間,)你就吃開了大米飯,穿起了錦緞衣,你心安嗎?”宰我說:“我心安。”孔子說:“你心安,你就那樣去做吧!君子守喪,吃美味不覺得香甜,聽音樂不覺得快樂,住在家里不覺得舒服,所以不那樣做。如今你既覺得心安,你就那樣去做吧!”宰我出去后,孔子說:“宰予真是不仁啊!小孩生下來,到三歲時(shí)才能離開父母的懷抱。服喪三年,這是天下通行的喪禮。難道宰子對他的父母沒有三年的愛嗎?” 孔子說:“整天吃飽了飯,什么心思也不用,真太難了!不是還有玩博和下棋的游戲嗎?干這個(gè),也比閑著好。” 子路說:“君子崇尚勇敢嗎?”孔子答道:“君子以義作為最高尚的品德,君子有勇無義就會(huì)作亂,小人有勇無義就會(huì)偷盜。” 子貢說:“君子也有厭惡的事嗎?”孔子說:“有厭惡的事。厭惡宣揚(yáng)別人壞處的人,厭惡身居下位而誹謗在上者的人,厭惡勇敢而不懂禮節(jié)的人,厭惡固執(zhí)而又不通事理的人。”孔子又說:“賜,你也有厭惡的事嗎?”子貢說:“厭惡偷襲別人的成績而作為自己的知識的人,厭惡把不謙虛當(dāng)做勇敢的人,厭惡揭發(fā)別人的隱私而自以為直率的人。” 孔子說:“只有女子和小人是難以教養(yǎng)的,親近他們,他們就會(huì)無禮,疏遠(yuǎn)他們,他們就會(huì)報(bào)怨。” 孔子說:“到了四十歲的時(shí)候還被人所厭惡,他這一生也就終結(jié)了。”
論語·微子篇
微子去之,箕子為之奴,比干諫而死。孔子曰:“殷有三仁焉。”
柳下惠為士師,三黜。人曰:“子未可以去乎?”曰:“直道而事人,焉往而不三黜?枉道而事人,何必去父母之邦?”
齊景公待孔子曰:“若季氏,則吾不能。”以季、孟之間待之,曰:“吾老矣,不能用也。”孔子行。
齊人歸女樂,季桓子受之,三日不朝,孔子行。”
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:“鳳兮鳳兮,何德之衰?往者不可諫,來者猶可追。已而已而,今之從政者殆而!”孔子下,欲與之言,趨而辟之,不得與之言。
長沮、桀溺耦而耕,孔子過之,使子路問津焉。長沮曰:“夫執(zhí)輿者為誰?”子路曰:“為孔丘。”曰:“是魯孔丘與?”曰:“是也。”曰:“是知津矣。”問于桀溺,桀溺曰:“子為誰?”曰:“為仲由。”曰:“是魯孔丘之徒與?”對曰:“然。”曰:“滔滔者天下皆是也,而誰以易之?且而與其從辟人之士也,豈若從辟世之士?”耰而不輟。子路行以告,夫子憮然曰:“鳥獸不可與同群,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?天下有道,丘不與易也。”
子路從而后,遇丈人,以杖荷蓧。子路問曰:“子見夫子乎?”丈人曰:“四體不勤,五谷不分,孰為夫子?”植其杖而蕓,子路拱而立。止子路宿,殺雞為黍而食之,見其二子焉。明日,子路行以告,子曰:“隱者也。”使子路反見之,至則行矣。子路曰:“不仕無義。長幼之節(jié)不可廢也,君臣之義如之何其廢之?欲潔其身而亂大倫。君子之仕也,行其義也,道之不行已知之矣。”
逸民:伯夷、叔齊、虞仲、夷逸、朱張、柳下惠、少連。子曰:“不降其志,不辱其身,伯夷、叔齊與!”謂:“柳下惠、少連降志辱身矣,言中倫,行中慮,其斯而已矣。”謂:“虞仲、夷逸隱居放言,身中清,廢中權(quán)。我則異于是,無可無不可。”
太師摯適齊,亞飯干適楚,三飯繚適蔡,四飯缺適秦,鼓方叔入于河,播鼗武入于漢,少師陽、擊磬襄入于海。
周公謂魯公曰:“君子不施其親,不使大臣怨乎不以,故舊無大故則不棄也,無求備于一人。”
周有八士:伯達(dá)、伯適、仲突、仲忽、叔夜、叔夏、季隨、季騧。
譯文
微子離開了紂王,箕子做了他的奴隸,比干被殺死了。孔子說:“這是殷朝的三位仁人啊!” 柳下惠當(dāng)?shù)洫z官,三次被罷免。有人說:“你不可以離開魯國嗎?”柳下惠說:“按正道事奉君主,到哪里不會(huì)被多次罷官呢?如果不按正道事奉君主,為什么一定要離開本國呢?” 齊景公講到對待孔子的禮節(jié)時(shí)說:“像魯君對待季氏那樣,我做不到,我用介于季氏孟氏之間的待遇對待他。”又說:“我老了,不能用了。”孔子離開了齊國。 齊國人贈(zèng)送了一些歌女給魯國,季桓子接受了,三天不上朝??鬃佑谑请x開了。 楚國的狂人接輿唱著歌從孔子的車旁走過,他唱道:“鳳凰啊,鳳凰啊,你的德運(yùn)怎么這么衰弱呢?過去的已經(jīng)無可挽回,未來的還來得及改正。算了吧,算了吧。今天的執(zhí)政者危乎其危!”孔子下車,想同他談?wù)?,他卻趕快避開,孔子沒能和他交談。 長沮、桀溺在一起耕種,孔子路過,讓子路去尋問渡口在哪里。長沮問子路:“那個(gè)拿著韁繩的是誰?”子路說:“是孔丘。”長沮說;“是魯國的孔丘嗎?”子路說:“是的。”長沮說:“那他是早已知道渡口的位置了。”子路再去問桀溺。桀溺說:“你是誰?”子路說:“我是仲由。”桀溺說:“你是魯國孔丘的門徒嗎?”子路說:“是的。”桀溺說:“像洪水一般的壞東西到處都是,你們同誰去改變它呢?而且你與其跟著躲避人的人,為什么不跟著我們這些躲避社會(huì)的人呢?”說完,仍舊不停地做田里的農(nóng)活。子路回來后把情況報(bào)告給孔子??鬃雍苁卣f:“人是不能與飛禽走獸合群共處的,如果不同世上的人群打交道還與誰打交道呢?如果天下太平,我就不會(huì)與你們一道來從事改革了。” 子路跟隨孔子出行,落在了后面,遇到一個(gè)老丈,用拐杖挑著除草的工具。子路問道:“你看到我的老師嗎?”老丈說:“我手腳不停地勞作,五谷還來不及播種,哪里顧得上你的老師是誰?”說完,便扶著拐杖去除草。子路拱著手恭敬地站在一旁。老丈留子路到他家住宿,殺了雞,做了小米飯給他吃,又叫兩個(gè)兒子出來與子路見面。第二天,子路趕上孔子,把這件事向他作了報(bào)告??鬃诱f:“這是個(gè)隱士啊。”叫子路回去再看看他。子路到了那里,老丈已經(jīng)走了。子路說:“不做官是不對的。長幼間的關(guān)系是不可能廢棄的;君臣間的關(guān)系怎么能廢棄呢?想要自身清白,卻破壞了根本的君臣倫理關(guān)系。君子做官,只是為了實(shí)行君臣之義的。至于道的行不通,早就知道了。” 被遺落的人有:伯夷、叔齊、虞仲、夷逸、朱張、柳下惠、少連??鬃诱f:“不降低自己的意志,不屈辱自己的身分,這是伯夷叔齊吧。”說柳下惠、少連是“被迫降低自己的意志,屈辱自己的身分,但說話合乎倫理,行為合乎人心。”說虞仲、夷逸“過著隱居的生活,說話很隨便,能潔身自愛,離開官位合乎權(quán)宜。”“我卻同這些人不同,可以這樣做,也可以那樣做。” 太師摯到齊國去了,亞飯干到楚國去了,三飯繚到蔡國去了,四飯缺到秦國去了,打鼓的方叔到了黃河邊,敲小鼓的武到了漢水邊,少師陽和擊磬的襄到了海濱。 周公對魯公說:“君子不疏遠(yuǎn)他的親屬,不使大臣們抱怨不用他們。舊友老臣沒有大的過失,就不要拋棄他們,不要對人求全責(zé)備。” 周代有八個(gè)士:伯達(dá)、伯適、伯突、仲忽、叔夜、叔夏、季隨、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