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開始,我們將共讀《曾國藩傳》,一起了解曾國藩這個持續(xù)奮斗者的升級之道。
《曾國藩傳》是知名歷史學者張宏杰老師關于曾國藩的集大成之作。曾國藩的一生,起點極低,但抵達的高度很高。
他出身平常,天賦堪稱同時代大人物中最差,身體也很差,一生與多種嚴重疾病相伴。曾國藩年輕的時候,性格中還有很多毛病,比如自我管理能力比較差。
但是,他通過不懈的努力,完成了脫胎換骨、超凡入圣的變化,達到了立功、立德、立言三不朽的境界。
他的人生經(jīng)歷,一路奮斗的精神成長,以及為了實現(xiàn)自己的理想而進行嚴格的自我管理,都能給人以特別的啟示。
今天,我們要完成的目標是《曾國藩傳》的第一章和第二章,讓我們開始今天的閱讀吧。
曾國藩生平第一大挫折
清朝道光十二年(1832)春天的一個清晨,曾國藩和父親曾麟書第六次并肩去考秀才。
這是年過四十的父親第十七次踏入考場,而曾國藩也考了快十年,因為屢屢失敗,這對父子在湖南湘鄉(xiāng)已經(jīng)是一對“名人”,成為鄉(xiāng)人的笑柄。
每一次考試,對曾國藩父子來說,都是一次痛苦的經(jīng)歷。
首先是辛苦。去趕考時要帶考籃,用來裝筆墨紙硯、書籍和食物,加起來有二三十斤重,每次都得背著籃子徒步往返六七百里。
其次是屈辱,考場對讀書人毫不尊重,考試前各種搜身,考試的房間也是狹窄低矮。而最痛苦的,莫過于看榜時名落孫山的打擊以及他人的嘲笑譏諷。
這一次,曾麟書終于考中秀才,而曾國藩不僅落了榜,還被主考官“懸牌批責”,考卷被當成了反面典型。主考官說,此文是文理欠通的典型,文筆尚可,道理沒講通,大家要引以為鑒。
被“懸牌批責”為“文理欠通”是一件很難堪的事情,相當于被全省示眾。這一下,曾國藩不光在湘鄉(xiāng)出了名,還在全省出了名。
越笨拙越努力
這次全省示眾對曾國藩刺激極大,這是他長到這么大第一次被當眾批評。
回家之后,他一頭鉆進書房里,反思自己這么多年讀書考試的經(jīng)歷,要找出失敗的原因。
第一個原因,當然是自己太笨了。連續(xù)六次考秀才失利,這讓曾國藩確認了一個事實,那就是雖然自己有著極強的進取心,但是上天沒有給自己一個與雄心相匹配的聰明的大腦。
解決自己雄心與頭腦的差距,只有一個辦法,那就是超人的努力。他要破釜沉舟,再一次發(fā)奮,挽回自己的顏面。
他把自己歷年的考卷和那些模范試卷放在一起反復對比,看看自己到底差在哪里。
看來看去,曾國藩總結出來,自己的主要問題在于寫東西過于拘謹,過于重視局部打磨,缺乏大局的貫通和整體的氣勢。
那么,接下來,自己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要在文章的大局觀和整體氣勢上下功夫。
道光十三年,曾國藩又一次踏上了科舉之路。這次入場,曾國藩自信已經(jīng)找到了作文的門徑。通過苦苦反思,曾國藩悟到怎么寫文章,才能表達自己的真見解、真感覺,把道理講通講透。
看過考題后,曾國藩并沒有像以前那樣急于下筆,而是先默坐思考了半個時辰,在胸中構思好了整體脈絡,然后才一股一股地展開,最后在文筆上細細打磨。
功夫不負有心人,這一次曾國藩果然中了秀才。掌握了考試的訣竅,寫應試文章越來越得心應手。緊接著,他又中了舉人。
事實證明,被主考官公示批評,成了他命運的轉折點。考進士雖然有些有波折,但最終還是高中,并一路順利地進入翰林院。
這樣,曾國藩就在仕途上獲得了一個絕佳的起點。
艱難的科舉經(jīng)歷對曾國藩是一次極好的自我教育,不僅強化了他“愈挫愈奮”的性格特點,還塑造了曾國藩獨特的人生哲學,那就是“尚拙”:崇尚笨拙。
作為一個笨人,曾國藩發(fā)現(xiàn)下笨功夫有下笨功夫的好處。
第一,笨拙的人沒有智力資本,因此比別人更虛心,更肯付出。
第二,笨拙的人從小接受挫折教育多,總是失敗,因此“逆商”比較高,抗打擊能力特別強。
第三,笨拙的人不懂取巧,不走捷徑,遇到問題只知硬鉆過去,因此做事不留死角。
那些有小聰明的人不愿意下笨功夫,遇到困難繞著走,基礎打得松松垮垮,結果走不遠。所以,“笨拙”看起來慢,其實越到后來就走得越快
這是曾國藩一生成功的秘訣。
“北漂”曾國藩的焦慮
中進士后,曾國藩前往北京當官。
到北京前,曾國藩是相當躊躇滿志的。曾國藩以前非常自卑,但是科舉的成功讓他找到了自信。但是,到了北京之后不久,曾國藩又一次陷入深深的自卑當中。
翰林院集中了當時全國精英中的精英。和他們一比,曾國藩發(fā)現(xiàn)自己身上有很多嚴重缺陷。說著一口難懂的方言,人也土里土氣。
更重要的是,因為他以前讀的基本是應試教材,精力全用在了八股文上,閱讀量嚴重不足。曾國藩發(fā)現(xiàn)自己視野狹窄,觀念庸俗。
如何洗刷自己身上的鄙俗之氣,成了曾國藩新的焦慮。
此外,曾國藩發(fā)現(xiàn)自己性格上也有許多缺點:
第一個是浮躁、坐不住,愛閑逛串門,愛去刑場看殺人;
第二個毛病是為人傲慢,修養(yǎng)不好,經(jīng)常和人發(fā)生沖突;
第三個毛病是“虛偽”,順著人情說好話,言不由衷亂夸人,還不懂裝懂;
第四是“好色”,愛看美女。
三十歲立志做圣人
人人都有自我完善的欲望。三十歲這一年,是曾國藩一生非常重要的一年,這一年,他立志學做“圣人”。“不為圣賢,便為禽獸”。
要么做一個渾渾噩噩的人,要么做一個圣人,沒有中間道路可選。
曾國藩學做圣人的方法很簡單,就是“寫日記”,為此他專門向唐鑒請教。
首先,他把寫日記當成生活中的一件大事,日記中規(guī)定的,就一定要做到。
其次,日記的作用是抓住生活中的細節(jié),通過每一個細節(jié)來改變自己。所以要反思一整天的活動,甚至每一個念頭。
通過記日記的方式,曾國藩提高了學習效率,也對自己的性格、脾氣進行反省。
對于自己最愛犯的“言不由衷”“虛偽”“浮夸”,他在日記中也是高度警惕。
至于戒“色”,他也動用了大量心理能量。一旦自己動了色心,多看了哪個美婦人一眼,他回家就立刻記下來,痛切自責一番。
為了堅持圣人標準,曾國藩把日記送給朋友們傳閱,主要目的就是把自己的行為坦誠地公布在朋友面前,讓大家一起監(jiān)督,這樣他就不好意思偷懶了。
曾國藩學做圣人取得的第一項成功是戒煙。戒煙成功,極大增強了他“學做圣人”的信心。
他自以為通過記日課,便可以迅速改掉所有缺點,但過了數(shù)月之后,他發(fā)現(xiàn),戒煙乃是“脫胎換骨”事業(yè)中最容易做的事情。要改掉其他缺點,則遠不如戒煙那么容易。
在他的日記中,記錄了大量他自我掙扎的例子,比如:
經(jīng)常因為抹不開朋友的面子而打亂自己的學習計劃;
別人喊他去菜市口看殺人,他很高興地答應了,走在路上又想起自己是要做圣人的;
他發(fā)誓不再與人吵架,卻又與人爆發(fā)了一場大沖突,事后又后悔反省自己……
經(jīng)過不斷的失敗,曾國藩領悟到,“學做圣人”是終生的事業(yè),許多根深蒂固的缺點、毛病,要用一生的時間去化解。因此,在修身起始階段,重要的是猛。在進行階段,更重要的是韌。
曾國藩一生最推崇的品質就是“有恒”。
從曾國藩的日記可以很清楚地看到,他這一生,就是不斷自我磨礪的一生,一天也沒停止修煉的腳步。
從青年到老年,曾國藩都生活在不停的自省中,每天都在日記中不斷反省自己的缺點,糾正自己的行為。
六十二歲時已經(jīng)功成名就的他,在日記中的自責自省,和他三十歲立志做圣人的時候,仍然一模一樣。他用三十天戒了煙,然后用三十年,來戒掉其他更難戒的毛病。
曾國藩的修身過程給后人的最大意義是,他以自己的實踐證明,一個資質非常平庸的人,如果實心實意地進行自我完善,通過陶冶變化,也可以成為超人。
他的胸襟可以擴展十倍,他的見識可以高明十倍,他的氣質可以純凈十倍,再愚鈍的人也會變得跟以前完全不一樣。
曾國藩一生成功的第一個要訣,就是立志高遠。這一志向,驅動他一生不在小誘惑、小目標面前止步。促使他在多大的困難面前都不茍且、不退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