季氏篇1
季氏將伐顓臾,冉有、季路見于孔子,曰:“季氏將有事于顓臾。”孔子曰:“求,無乃爾是過與?夫顓臾,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,且在邦域之中矣,是社稷之臣也。何以伐為?”冉有曰:“夫子欲之,吾二臣者皆不欲也。”孔子曰:“求,周任有言曰:‘陳力就列,不能者止。’危而不持,顛而不扶,則將焉用彼相矣?且爾言過矣,虎兕出于柙,龜玉毀于櫝中,是誰之過與?”冉有曰:“今夫顓臾固而近于費,今不取,后世必為子孫憂。”孔子曰:“求,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。丘也聞,有國有家者,不患寡而患不均,不患貧而患不安。蓋均無貧,和無寡,安無傾。夫如是,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,既來之,則安之。今由與求也相夫子,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,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,而謀動干戈于邦內(nèi)。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,而在蕭墻之內(nèi)也。”
【評析】
這一章又反映出孔子的反戰(zhàn)思想。他不主張通過軍事手段解決國際、國內(nèi)的問題,而希望采用禮、義、仁、樂的方式解決問題,這是孔子的一貫思想。此外,這一章里孔子還提出了“不患貧而患不均,不患寡而患不安”。朱熹對此句的解釋是:“均,謂各得其分;安,謂上下相安。”這種思想對后代人的影響很大,甚至成為人們的社會心理。就今天而言,這種思想有消極的一面,基本不適宜現(xiàn)代社會,這是應(yīng)該指出的。
孔子曰:“天下有道,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;天下無道,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。自諸侯出,蓋十世希不失矣;自大夫出,五世希不失矣;陪臣執(zhí)國命,三世希不失矣。天下有道,則政不在大夫;天下有道,則庶人不議。”
【評析】
“天下無道”指什么?孔子這里講,一是周天子的大權(quán)落入諸侯手中,二是諸侯國家的大權(quán)落入大夫和家臣手中,三是老百姓議論政事。對于這種情況,孔子極感不滿,認為這種政權(quán)很快就會垮臺。他希望回到“天下有道”的那種時代去,政權(quán)就會穩(wěn)定,百姓也相安無事。
孔子曰:“祿之去公室五世矣,政逮于大夫四世矣,故夫三桓之子孫微矣。”
【評析】
三桓掌握了國家政權(quán),這是春秋末期的一種政治變革,對此,孔子表示不滿。本章里孔子對當(dāng)時社會政治形勢提出了自己的認識和態(tài)度。孔子的觀點是,社會政治變革就是“天下無道”,這還是基于他的“禮治”的思想,希望變?yōu)?ldquo;天下有道”的政治局面。
孔子曰:“益者三友,損者三友。友直、友諒、友多聞,益矣;友便辟、友善柔、友便佞,損矣。”
孔子曰:“益者三樂,損者三樂。樂節(jié)禮樂、樂道人之善、樂多賢友,益矣;樂驕樂、樂佚游、樂宴樂,損矣。”
譯文
季氏將要討伐顓臾。冉有、子路去拜見孔子說:“季氏準(zhǔn)備攻打顓臾了。”孔子說:“冉求,這難道不是你的過錯嗎?顓臾從前是周天子讓它主持東蒙的祭祀的,而且已經(jīng)在魯國的疆域之內(nèi),是國家的臣屬啊,為什么要討伐它呢?”冉有說:“季孫大夫想去攻打,我們兩個人都不愿意。”孔子說:“冉求,周任有句話說:‘盡自己的力量去負擔(dān)你的職務(wù),實在做不好就辭職。’有了危險不去扶助,跌倒了不去攙扶,那還用輔助的人干什么呢?而且你說的話錯了。老虎、犀牛從籠子里跑出來,龜甲、玉器在匣子里毀壞了,這是誰的過錯呢?”冉有說:“現(xiàn)在顓臾城墻堅固,而且離費邑很近?,F(xiàn)在不把它奪取過來,將來一定會成為子孫的憂患。”孔子說:“冉求!君子痛恨那些不說自己想那樣做卻一定要另找借口的人。我聽說,對于諸侯和大夫,不怕貧窮而怕財富不均;不怕人口少而怕不安定。因為財富均衡就沒有貧窮,和睦團結(jié)就不覺得人口少,境內(nèi)安定就不會有傾覆的危險。像這樣做,遠方的人還不歸服,那就再修仁義禮樂的政教來招致他們。他們來歸服了,就讓他們安心生活?,F(xiàn)在,仲由和冉求你們輔佐季孫,遠方的人不歸服卻又不能招致他們;國家分崩離析卻不能保全守住;反而謀劃在國內(nèi)動用武力。我恐怕季孫的憂患不在顓臾,而在他自己的宮墻之內(nèi)呢!”
孔子說:“世道清明,那么制作禮樂和發(fā)令征伐的權(quán)力都出自天子。世道混亂,那么制作禮樂和發(fā)令征伐的權(quán)力都出自諸侯。由諸侯作主決定,大概經(jīng)過十代很少有不垮臺的;由大夫決定,經(jīng)過五代很少有不垮臺的。天下有道,國家政權(quán)就不會落在大夫手中。天下有道,老百姓也就不會議論國家政治了。”
孔子說:“魯國王室失去國家政權(quán)已經(jīng)有五代了,政權(quán)落在大夫之手已經(jīng)四代了,所以魯桓公的三家子孫都衰微了。”
孔子說:“有益的朋友有三種,有害的朋友有三種。與正直的人交朋友,與誠實的人交朋友,與見多識廣的人交朋友,是有益處的。與走歪門邪道的人交朋友,與讒媚奉迎的人交朋友,與花言巧語的人交朋友,是有害的。”
孔子說:“使人受益的有三種愛好,使人受損的也有三種愛好。愛好行事以禮樂為節(jié)度,愛好稱道別人的優(yōu)點,愛好多結(jié)交有賢德的朋友,都會受益;愛好驕矜傲慢,愛好閑散游蕩,愛好沉迷酒食,都會受損。”